智昌使命,致力于让人机共融创造社会价值
5月24日,第八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正式召开。2014年,在大会执行主席、智昌科技集团董事长甘中学的推动下,于2016年落户浙江宁波余姚。以“机器智联、赋能万物”为主题,围绕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、数字化产业链技术、机器人高端技术应用等重点领域,以峰会为媒,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,促进传统产业进行改造,推动壮大机器人产业规模能级,加速将浙江余姚打造成为浙江省机器人产业高地。本届峰会由省人民政府主办,设置行业交流、引才引智、产业对接、专题活动、展览展示、机器人比赛等六大板块,在强化合作理念的同时,进一步突出峰会集聚产业链条、构建产业生态圈的愿景。800余名国内外智能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、企业高管、行业精英齐聚一堂,共商机器人产业和智能经济发展大计。重磅发布:智昌蜂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此次大会开幕式上
5月17日,备受业界关注的2023特色专业工业互联网50佳榜在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之际正式发布。“智昌蜂脑工业互联网平台”入选重点行业型前十。(公众号来源:工业互联网世界)2023特色专业工业互联网50佳产业调研主题为“深耕产业 赋能发展”,契合当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。工业互联网作为工业数字化转型重要载体,正处于规模发展的重要阶段,提升工业互联网覆盖面和应用深度,面向重点行业、重点区域和特定技术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技术扮演重要角色。调研评审组主要由赛迪工业互联网专家团队和专业编辑组成,根据企业自主申报、编辑提名,对参评企业进行多轮评审,并就部分特定企业开展了针对性评审交流。经过调研评审组反复评审、讨论和多环节评审,进行综合标准化比较得出最终2023特色专业工业互联网50佳入榜企业。此次入选,是对智昌集团在工
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,正开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。而这,还仅是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的一个细分领域。数字经济风口正劲,宁波如何切准赛道“迎风起跳”?4月17日下午,宁波举行“甬数未来”系列论坛首场活动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,郑纬民、陈十一、张东晓等院士专家,围绕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为宁波“卡位”未来产业新赛道,发力融合产业支招。积极探索未来产业,近年来,宁波一直瞄准人工智能、元宇宙、量子科技、前沿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,加快推进技术探索,加强企业引育,创新场景应用,已在全省率先谋划了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。人工智能产业,正是该市重点布局的特色未来产业之一。数据显示,目前全市涉及人工智能的关联企业超400家,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,招引该领域顶尖人才突破300人,在城市管理、医疗、教育、制
4月11日,由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,宁波市软件行业协会主办的宁波市首席数字官(CDO)联盟成立大会在甬召开。本次成立大会包含了宣读成立文件、审议联盟章程、选举委员会、颁发聘书、行业报告等环节。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川出席并致辞讲话,宁波市物联网协会、宁波市互联网协会发来贺信。浙江中控集团创始人、宁波市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褚健,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、智能研究院院长冯浩然,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信息技术与数据管理部总经理、中国移动(浙江)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首席专家王晓征,向与会人员分享了数字化转型路径和新趋势、新实践。成立大会审议并通过了联盟章程,选举产生了主任委员、副主任委员、委员,雅戈尔服装制造有限公司信息总监顾跃君当选主任。另聘任褚健为联盟首席顾问,甘中学、王晓征为特聘专
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,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,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钢铁业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,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更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,行业高质量发展前景更广阔。但是,伴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深入,新旧动能转化的进一步落实,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式发展所积累的矛盾也日益突出,如高端产品不足、产能过剩、产业改造困难重重、环保问题等。这些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。加快“智能化与工艺装备的深度融合”步伐,提升产线智能化水平,促进钢铁工业现场无人化、少人化,进一步提升产线智能制造的支撑能力,是当前钢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。2021年12月14日,智昌集团与河钢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,共同推动以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等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
2023年4月2日-3日,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(EMCA)主办的“2023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”在北京隆重举行。峰会现场举办了“2022节能服务产业科技进步奖和企业贡献奖颁证仪式”,智昌集团子公司瀚普智慧凭借突出表现,荣获“2022年度优秀会员单位”、“2022工业领域节能服务优秀企业”奖项,公司“工业高精度智能切割系统”荣获“优秀节能减碳与能效提升技术”证书。技术创新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,落实“十四五”规划《纲要》要求的核心举措,也是公司稳健发展的重中之重。未来,集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“产业脑联网”发展战略,加强“一核四机”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与创新,提升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,注重技术交流与合作,不断完善节能降碳综合解决方案,为用户提供系统、全面的节能降碳服务,推动冶金、建筑等领域实现绿色低碳高
扫一扫
关注我们
了解更多
400-1040-7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