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媒中心
智昌使命,致力于让人机共融创造社会价值
生命重于一切的当下,人员流动难的“痛点”、原材料供应的“卡点”以及物流运输“堵点”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难点,机器换人程度的高低对企业复工复产的赋能明显,“机器换人”、数字车间等“云上”项目也成为疫情期间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助推器,率先实现复工复产,为产业链协同复工提供样板,为智能化改造升级坚定了方向。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自动化、智能化的道路。
人类肉体的脆弱,在这场疫情中再度体现。劳动力聚集的传统工厂,成为复工潮中重点防控的高风险地带。而各地抗疫前线,机器人同样火线登场,由于可降低交叉感染几率、24小时在线高效运营,在某些场景替代人力,成为此次疫情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。
在人机协作、机器人换人领域,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:智昌集团),在2021年机器人峰会,对外发布了双臂协作机器人,基于承担科技部重大专项的研发成果——三层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,又重点研发了机器人即服务(RaaS)的软硬平台,应用云-边-端融合技术持续为消费、3C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客户服务,降低机器换人门槛,助力客户数字化运营,实现指数级价值增长。
智昌集团自主研发的“双臂协作机器人”产品具备高安全性、高可靠性、便捷使用的特点。该“双臂协作机器人”是主要面向3C装配、柔性线缆收尾打包、医疗手术、生物学实验室等领域的轻型、柔性、双臂协作机器人,它是由两条单臂协作机器人有机组成的真双臂。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基本形式的单臂协作机器人,也可以选择双臂协作机器人。在疫情当下,可以替代人,避免人员接触造成交叉感染。
双臂协作机器人具备四大优点:
1、双臂协同——柔性任务处理能力;
2、双臂协作——柔顺力控和碰撞检测;
3、拖动示教/无线示教+低代码编程——降低用户使用门槛;
4、云边端协同智能终端——支持多机协同和场景自适应。
应用场景案例
服务领域
当前,预防疫情扩散,最普遍的就是无接触和及时消毒,人工防控易交叉感染,办公环境消毒杀菌等问题凸显,如何利用科技防控变得尤为重要。
通过搭载AMR的“双臂协作机器人”,不需要防护服,不需要护目镜,能代替人类剿灭新冠病毒。该双臂具有喷雾消毒和擦拭消毒功能。通过机身上的双目摄像头、激光雷达以及超声波雷达扫描周围环境,快速构建环境三维地图,再通过AI算法加持,可以自主识别擦拭消毒目标,自主规划全区域覆盖的喷雾及擦拭消毒最优路径,通过自主导航、避障和移动的方式完成消毒区域作业。结构上集手-眼-腿-脑于一体,功能上集喷雾和擦拭消毒于一体,既可以实现大范围自主消毒,也可以实现对特定目标的定点、跟踪喷洒消毒及擦拭消毒。
经大量实际使用测试和优化,性能稳定,使用安全。搭载AMR的“双臂机器人”还可以应用在“巡检”领域,在释放人力资源价值的同时,又能提高发现安全隐患的精准度。
医疗手术行业
医疗机器人作为高端智能医疗装备的代表,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术、康复、诊断和医院基础服务等多个场景。但整体而言,我国医疗机器人产业与国外同期发展水平相比仍有不足,当前,我国医疗机器人已经进入了发展快车道,智昌集团结合自身优势,自主研发的“双臂协作机器人”和医疗手术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应用于医疗手术行业。双臂结构相较于单臂结构,无需设计一套结构复杂的平动装置,在支气管镜手术中只需要两条机械臂“抓住”支气管镜往前送即可。另外,在手术中的摆位,灵活性方面更具优势,也更能体现手术机器人在科技感和实用性方面更好的融合性。
在该领域,搭载智昌“双臂协作机器人”的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可提升医生手术能力,减少手术伤口及减少术后并发症,而灵活的机械臂与高度复杂的手术兼容,通过算法处理,机械臂将外科医生双手的活动复制成为人体内相应的仪器细微运动,可使外科医生在较小的空间内流畅及精准的移动手术器械,是高端医疗装备的代表性产品。
对于医生来说,通过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,可以使整个手术过程更轻松,更精准。对于病人来说,该手术机器人提供了较传统支气管镜孔径更小的导管,能进入到更小的肺叶支气管对早期肺小结节进行诊断,同时可通过内窥镜画面实时监测对疾病组织进行精准治疗。
工业领域
近年来,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要素成本上升、落后产能过剩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乏力等一系列问题,同时,因为疫情使企业“机器换人”决心更加坚定。在工业领域,智昌“双臂协作机器人”就可完成柔性穿线的动作,该机器人采用双臂协同机器人结构,通过两个手臂的智能协同,完成传统由手工操作的“穿针引线”工作,实现生产过程中柔性穿线。穿线过程中,基于视觉和力觉的多传感融合技术保证穿线的准确度。